Overblog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中华文明复兴讲话

Pages

大家好,现在播出 《中华文明复兴讲话》系列第15讲:第二部分第五章:日本文明。 “日本行动的动机是机会主义的。假如情况允许,日本会在和平的世界上寻求它的位置。否则,它就会在新武装的阵营组织起来的世界上寻求其位置。” [1]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其名著《菊与刀》的最后一页概括了日本文明的特质。这是她1946年说的话,既是对日本人的建议,也是对人类社会的警告,日本人总是蠢蠢欲动。战后70年来日本的表现完美地印证了这个警告,成为正常化国家对于日本来说就是积极备战的同义词。...

大家好,现在播出 《中华文明复兴讲话》系列第 14讲:第二部分第四章: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是在5000年多样文化不断层层叠加而形成的,仍然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文明。 “印度教包括了一神教、多神教、泛神论、万物有灵论和精灵崇拜。有能力的人只崇拜梵天,但如果他没有办法,还可以崇拜时母或者毗湿奴;如果依然没有办法,还有其他可以崇拜的对象。印度人把一切都放到了宗教里。” [1] 法国诗人亨利·米肖( Henri Michaux )在《一个野蛮人在亚洲》一书中如此概括印度教的精神。印度教对多样化是宽容的,因为印度教把所有崇拜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之教徒都看作是印度教教徒,尽管其他人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比如佛教徒从不会认为自己也是印度教徒。...

大家好,现在播出 《中华文明复兴讲话》系列第 12讲:第二部分第二章:西方文明 “ 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 ” [1] 这是冯友兰对西方文明非常精确的评估,他指出了西方文明的核心特征是“斗争”。西方文明进步的结果或由科学征服宗教的胜利而表现,或由两者的妥协而形成。所以,我说西方文明是一种围绕着斗争而进化的文明。这种斗争性本质让西方成为当前世界领导者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无法解决的自身缺陷。 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推动了西方科技的进步,但也造成了环境问题。而纳入希腊哲学的基督教思想宣告了早期西方道德共识,但也关上了自由思考的大门。...

大家好,现在播出 《中华文明复兴讲话》系列第 11讲:第二部分第一章:人类的危机和文明的分类。 今日人类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挣扎求存。 神权主义背叛了与人为善的宗教宗旨,用伊斯兰化和恐怖主义来威胁我们的生命,这是灵性文明与野蛮宗教的冲突。各种既得利益集团背叛了人类的道德,用贪婪和自私来腐蚀我们的品质,这是精神文明与野蛮特权的冲突。各种专制主义背叛了人类的天性,用暴力和洗脑来剥夺我们的自由,这是社会文明与野蛮政治的冲突。不平等与不正义背叛了人生的本质,用贫困和社会分裂来破坏我们的和谐,这是物质文明与野蛮资本主义的冲突。这些都是人类各文明共同面临的危机,而作为目前的领导文明...

在民主社会,个人都平等地拥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自由,但是因为个人之出身及其外部成长环境不同,法律自由未必在实际生活中人人得享。比如权贵子弟生来就衣食无忧,家庭和睦,双亲疼爱,入名校,毕业后谋事也有父辈资源依仗而顺风顺水。而寒门子弟,即使努力上百倍,也未必能达到前者轻松获得的成功,法律所谓自由与平等不过废纸一张。于是西方社会主义兴起,以落实真自由为名来“劫富济贫”,而成功阶级亦以捍卫自由为名与之对抗,争斗以双赢双输收场:福利国家建立而前两者都赢,但寅吃卯粮导致两者后代皆输。而且,福利过度导致积极人生者受消极人生者剥削,整个社会风气逐年变化,社会成功者与失败者日益两极分化,民主制度本身亦岌岌可危。于是民主成为失败和动乱的代名词,专制主义随之骄横而自信,对内强化对外扩张,自现代自由奠基以来,全人类的自由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问题都因西方教育失败而起,只能用中华传统教育理念来拯救。...

大家好,今天播出《中华文明通俗讲话》系列第 10讲:第二部分:今天的世界及其主要文明之开篇。 “我们纵认为世界文化诞生之第一步骤,由于近代西方文化之控制与领导,则此一步骤,殆将过去。其第二步骤,将为世界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系统之得从此控制下解放出来,经此一番鞭策与警惕而各自新生。将来之新世界,将以各地之文化新生,代替以往之西方文明之传播;再将以各地文化新生中之相互交流,代替以往西方文明传播中之经济摩擦。各地域、各民族之秩序与组织,将由各地域、各民族之文化新生而完成。斗争性的世界史,将渐转为组织性之世界史。然后由于各地域、各民族之各得重新完成其秩序与组织,而转进到世界之大融合。...

大家好,今天播出《中华文明 复兴 讲话》系列第9讲:第一部分第四章:如何理解文明。 普通人觉得理解文明,尤其是其他国家的文明很难,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窍门。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德国大文豪歌德说过:“不懂外语的人也不懂他的母语。”德裔英国东方学家缪勒( Max Müller)借用此格式来说宗教研究:“宗教研究,只知其一,一无所知。”钱穆认为也要通过同时借助中西思想才能理解西方文明。所以为了理解文明,哪怕是自己的文明,也是要对其他主要文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内外两种视角才能构成完整的文明印象。这是第一个窍门。...

大家好,今天播出《中华文明 复兴 讲话》系列第 8讲:第一部分第三章:文明的特征。 所有文明,总有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语言、城市、宗教、工具的使用、社会集团的生活等等。除了这些归属于科学性的特征之外,我们应该更重视那些属于政治、社会学和大众心理学等相对不可见的特征,因为一国治理的质量就依赖于对这些特征的尊重和运用。 第一,文明是民族之灵魂,它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存在,并仍将在我们过去之后而发展,它伴随并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相对人生的短暂,文明可以说是“永存”的。美国革命的旗手潘恩 (Thomas Paine)说过:“我们的文明越发展,我们就越不需要政府”,因为成熟的文明自有其规则来确保社会的和谐。所以,国家首要的使命就是要确保其文明的进步,因为文明可以提高国民的自治能力。中华文明以教化为政府第一职责,上至君主下到平民都以修身为人生要义,正是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一国政治之质量依赖于国民的自治能力,尤其是民主制度。今天西方民主制度的根本危机就在于过度的国家干预降低了这种能力,因为政府用太多短期的政策来取代永续的文明来执政,比如议会通过的法案越来越多,但实际上西方社会却越来越混乱,平民反而丧失了进取心,社会伦理也变得光怪陆离。而一个智慧的政府真正要做的是根据时代演进不断地复兴国民的灵魂-民族文明使之自然协调社会的运行。这是现代宪政国家环境下德政优于法政的根本原因:管得越少才能更好地领导国家。...

大家好,今天播出《中华文明 复兴 讲话》系列第 7讲:第一部分第二章:文明的层次 文明有着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人类积极向上的追求。 钱穆说:“人生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第一阶层里的人生,面对的是“物世界”;第二阶层里的人生,面对的是“人世界”;须到第三阶层里的人生,才始面对着“心世界”。面对物世界的,我们称之为“物质人生”;面对人世界的,我们称之为“社会人生”;面对心世界的,我们称之为“精神人生”。我们把人类全部生活,划分为此三大类,而又恰恰配合上人文演进的三段落、三时期,因此我们说人类文化有上述的三阶层。”...

大家好,今天播出《中华文明复兴讲话》系列第 6讲:第一部分第一章:文明的定义。 文明在英文里是 civilization , 来自法语的civilisation,其现代意思的“文明”一词在法语中最早出现于启蒙时代,1756年,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老米拉波侯爵(Victor de Riquetti, marquis de Mirabeau)在《人口论》(Le traité de la population)一书中写到:“毫无疑问,宗教是第一也是最有效规范人类(行为)的工具,是文明的第一推动力。”...

<< < 1 2 3 > >>